還記得幾年前,曾有一位同仁私下以電郵詢問我,有關如何解決該局總是因人力吃緊與排隊人潮眾多而屢遭客訴的問題。
當時的我,提供給她一個「快速窗口」的觀念,如今,我已在許多大局看到此一制度的普遍設置。
又記得約莫就在這幾年,我曾提供給公司方面一個建議,那便是基於現行儲匯窗口作業不比從前存簿、劃撥...等業務分離,而是趨向單一窗口設計。
有鑑於此,在程式作業方面,便應朝「連動設計」方面著手,以減少經辦人員疏失並減輕其負擔;至於單據方面,則應朝「簡化」、「統一」方向來著手。
另外,我也同時在思索著要如何「在不增加基層同仁負擔的前提下」增加公司營收。(順便再次提出一個觀念,目前工作點100的標準過高,難以兼顧服務品質與業務推展,個人建議應調整至80為宜。)
又在一年多前,我曾在「未敢稱先知...」這篇文章中約略提過一點建議,如若施行成功,將可大大增加郵局盈餘並提升員工福利。
可惜目前尚未見到局方施行,在我看來,其中最大的癥結點,便是沒有總公司副總經理以上的決策者來主導整合相關作業。
以下,我便簡略提出其概念:
相像許多人都能清楚感受到,近年來,對岸方面對台灣諸多企業提供相當大的「讓利」措施,其中當然也包含郵局在內。
此一作法,坦白說,如果我是一家大型民營企業的經營者,那麼我便會相當謹慎看待,而非是心存著趁機大撈一筆的心態。那是因為我再清楚不過,如果我的公司獲利高度的傾向大陸市場,那麼便也同時意味著他日對岸必將高度掌握我公司的經營權與經營方向,甚至可以達到操控我跟迫使我不得不採取一些作為的目的。
但如今我們是國營的郵局(只是公司化而已,並未真正發行股票,基本上是換湯不換藥,這點至今仍有許多人跟媒體都沒搞懂),所以沒此困擾。因為只要從政治面著手,大陸當局其實更能輕易掌控整體台灣政府施政步調,當然其中同樣包含郵局在內。
好的,接下來重點來了,這幾年來公司方面不是不斷強調要把郵政商城打造成「全台最大農特產網路平台」嗎?
那我們現在在郵務方面,針對大陸市場不是也陸續推出兩岸速遞(空運、海運)、兩岸E小包、商旅包...等措施嗎?
此相較於民營業者,不但在速度跟價格上更具優勢,更且還享有部分通關優惠。
其次,在支付系統方面,目前公司推出的第三方支付(郵保付)、QR扣行動支付系統不是同具優勢嗎?
此時不妨試著想像一下,大陸一年網路交易金額有多龐大?少說上兆。
然後郵局每年繳庫盈餘大約是在100多億台幣上下,所以如果郵局成功發揮「國營企業」的優勢,取得台灣對大陸方面每年至少3成以上的市場(這還只是保守估計而已),甚至還搶進其本土市場,那麼又何愁每年盈餘目標未能達到?更甚者還能提撥部分盈餘來提升員工福利與補貼台灣方面的社會福利回饋機制,不是嗎?
至於方法,說穿了其實很簡單,「整合」一下就好了。
第一、目前網路商城有沒有簡體版?有沒有提供銀聯卡刷卡交換機制?這點相信可以做吧!
第二、網路商城上的商家可以統一透過平台增加郵保付付費方式,並同時導入QR扣行動支付系統,此舉等同同時替商城賣家擴大交易市場與宣傳。
第三、對大陸方面交寄的商城貨品全數經由兩岸速遞(空運、海運)、兩岸E小包、商旅包...等方式交寄到對岸。
如此一來,商城與支付系統手續費,再加上郵資,不全都一條龍的由郵局一手包辦了嗎?
如此輕易的便一舉多得了,不是嗎?
隨著時代科技的演變,郵局所擔負的社會責任與人力密集產業特質是我們在獲取利潤方面非常不利的條件,所以想賺錢,便不能總是把目光鎖定在此之上,而是得要徹頭徹尾的加以改變才行。
未來,郵局可憑成功整合我國營企業所同時擁有的「金流」、「資訊流」與「物流」來大幅增加獲利,並藉此擺脫過去公司方面總將郵務體系視為「賠錢貨」而不加重視的舊時觀念。
最後,個人想特別強調的一點是,我貼出這篇文章目的,在於考量「郵政事業的長遠發展」,而不是塑造一個唯利是圖的大財團,或是讓少數高層決策者藉此仕途順遂,升官發財。
我不希望看到極少數不肖決策者,藉由企業額外的獲利來圖謀自身的個人發展,卻不思回饋企業所有同仁;就如同我也不希望見到基層同仁們,在不考量企業獲利的狀態下,不斷過度膨脹的爭取自身權益,坐吃山空,最終導致企業入不敷出、不堪虧損而走向覆亡的道路。
個人衷心希望郵局所有同仁們的格局跟眼光都能放遠一點,站在「讓企業永續經營」的角度,一方面思考著該如何增加企業獲利,提升民眾信賴度與口碑,另方面也思考著該如何提升員工福利與訂定更加合理的獎勵制度,以利企業留住跟吸引更多更好的人才長期為企業共同打拼。
我想,這樣才是一個最合理的作法,也是最能讓企業永續經營的道路,您說是嗎?
張富雄 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