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公告:SCLUB雲端專屬主機己開放租用
分享
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許您我一個共同的願景.

約莫10年前左右吧,那時我還在高雄,有次奉派到北投訓練所參加一個為期2天的郵政新種業務訓練。

課程內容包含郵務、儲匯、壽險等各種新業務,所以像是郵務的FedEx、DHL、兩岸速遞、i郵箱、郵政商城、郵保付,儲匯E動郵局,壽險各項險種…都包含在內。

坦白說,這課程很硬,短短2天時間要吸收這些新業務資訊,像我這樣這些年來內網每件公文都會點開來看的人都還覺得難以消化了,其他有些局沒搞清楚課程內容,就派些壽險菁英來上課的都睡倒了好幾個。

該課程將所有學員分成好幾組,而本小組包含我在內只有2位男性,其他皆為女性,在最終沒人想當小組長的情形下,於是我就「被當選」小組長了…

.

看得出來公司蠻注重該次課程的,因為在最後一天的課程總結,總公司方面有幾位處長跟當時的總經理陳憲著都有到場。

而在最後一天的課程總結,每個小組都要派員上場發言,想當然本小組自然又是我被推上去發言了。

當時的我提出一系列的構想,整體而言,就是我要推動一個計劃案,讓未來郵局可以靠現在最賠錢的郵務賺錢,而且我不是想靠傳統的「人力」賺,我是想靠「物流」,用「一條龍」的方式賺。

當時導入的基本概念如下:

一、當時的郵政商城跟網購中心還有集郵商城太雜亂了,應該要加以整合。

二、所有的商城網路頁面增加簡體中文版,而且還要能支援銀聯卡刷卡。

三、幾年前遭媒體揭露及許多基層同仁批判的「郵保付」,其實並不是一個失敗產品,只是它放錯地方而已。要知道台灣幾乎是全球白金卡跟發卡最浮濫的國家,再加上網路交易平台機制比較成熟,多少都有些保障機制,所以像是「郵保付」這類第三方支付系統就派不上用場。但相對的,大陸網路平台交易市場欠缺相互信任機制,所以「郵保付」在這方面就會很有市場。

四、綜觀郵政商城與其它網路交易平台競爭上最大的不利之處,就是「免運」的條件。許多網路交易平台只要買家購買總額達到定額(比方說1000元),就能提供免運,而且還能一次同時寄達,但由於網路商城只是提供給諸多賣家的一個交易平台而已,商品由各賣家自行寄送,所以明明是同一個商城上購買的商品,買家卻必須要達到個各不同商品賣家所訂的免運條件才行(比方說各不同賣家商品都要達到1000元)。而造成這現象的原因,就是因為公司對於網路商城「零庫存」的措施。

.

我家是做生意的,以我自家做生意幾十年的經驗來看,郵局在經營網路商城上的幾點原則我會認為是致命傷。

分別是,零庫存、20趴手續費,以及至今都仍存在最嚴重的一點───由始至終,公司高層管理者都將郵政商城的主要客群鎖定在郵政同仁及其家人身上,這市場實在太小了。(這一點前陣子董事長在立院被立委質詢I郵購相關新聞上都還有提到)

光看這最後一點,我就在懷疑總公司到底有沒有真正希望郵政商城賺錢了。

還有,做生意哪有可能追求「0風險」的,這想法會不會太過天真了點?

.

所以,要解決相關問題,當時我提出幾點構想:

一、整合郵局相關網路商城平台,並增加簡體版及支援銀聯刷卡還有郵保付系統。

二、在桃園機場附近建置一個大型物流中心,所有商城內販售的商品導入豐田式管理及最低庫存配貨系統,然後最好中心內就常駐海關,未來凡是從商城上銷往對岸的商品(尤其是農特產品),就能直接由物流中心以兩岸速遞方式用快速的方式運出,而郵局方面只需要負擔台灣出口對岸及倉管物流這方面的人力即可,但包含商城手續費、郵保付手續費、兩岸速遞運費…等方面我們全都能一條龍賺到口袋裡。

.

國營」,是郵局最大的優勢,同時卻也是劣勢。

優勢是,在對岸長期刻意的讓利下,只要平台建立,個人預估未來搶下大陸一成市場就好,光靠農特產品、奶粉跟面膜郵局就賺翻了,屆時中華郵政最賺錢的業務就是郵務,而且千分之五的盈餘轉福利金,郵政員工未來福利也會提升不少。

但劣勢是,國營的身分,讓郵局在法規層層設限下諸項改革措施t超級牛步化,而且許多方面都會受到民代嚴重的干涉,就好比前董事長及總經理「被下台」背後的原因。

.

當時我在提出這些構想之時,時任的訓練所所長完全聽不懂我在說什麼,還當場插話叫我講些課程上的東西,好讓大家聽懂(我心裡的OS是:你聽不懂可以發問啊,畢竟我不知道依照你的程度我要怎麼講你才會懂啊!而且如果只是要我講廢話的話,那還安排我們來受訓跟做總結報告做什麼?)…

所幸當時郵務處來的講師有聽懂我所提出的幾項建議,不過他也當場說這些事項需要跨好幾個部門去整合才行,不是單一部門能夠處理的。

想當然,這我當然知道,而且最好是有一位副總級以上的人專門去整合處理,要不然試想,郵局裡這麼大的事情,還有這麼龐大的商機,除了今天這種場合,還有什麼時候能有機會處理?

.

近十年過去,這些年下來,我觀察到有些事項確實有改變了,比方說幾個商城平台雖然還沒完全整合,但至少能用同一組帳號相互聯結,而據悉銀聯卡支付系統也已經建置好了。

可惜的是,物流中心建置有點久,再加上對岸長期政治干預經濟,而過去3年疫情期間在對岸中央刻意「動態清零」的政策之下,導致對岸整體經濟嚴重受挫,資金大量外移,不復往日榮景,偏偏目前兩岸關係這幾年都不太和睦,所以相關方面原本預期的前景短時間內可能很難達成。

然而,物流中心的設置仍是需要的,且在各項條件上至少要做到讓郵政商城(I郵購)跟國內其他網路商城能站在同樣的基礎上,將主要客群設定由原本26000名郵政員工,最多再加上眷屬那不到10萬人,增加到最低2300萬人的全體國民才行。

如此,相信未來相關的市場仍是大有可為的。

.

.

題外話,前不久個人有幸參與了一場交通部主辦的「無人機座談會」。

會議中除了有交通部運研所的長官,還有幾家廠商代表跟包含地方政府承辦人與警消人員共同參與。

相較於某些先進國家對於無人機相關規範已趨完備,目前台灣在這一方面才剛在起步階段而已,所以首要應是先從救災救難方面建置著手。

至於郵政方面,由於台灣不像美國那樣寬闊,地形及障礙物太多,郵政資金也不像美國亞馬遜那麼充裕,還有貨物限重等限制,所以要像他們那樣利用無人機普遍載運郵件跟貨物的方面個人認為不太可行。

但依公司近年規劃及配合中央政府政策,郵局未來可能走向協助「長照」政策,所以從這一點來看,個人提出未來總公司可於各責任中心培訓1~2位專責人員並協助取得證照,另依經費考量於各中心局設置1~2台以上的無人機,之後針對偏遠地區醫療不便的民眾,可由郵局方面協助領藥及以無人機運送藥物至民眾家中(個人建議是以吊掛方式作業以避免民眾家附近無適當停機位的限制)。

唯這項提案,目前仍受限於衛服部相關法令,取藥者方面必須有藥師執照的人協助才能取藥的限制需先修法克服。否則試想,既然民眾都已經是居住在偏遠醫療不便的地區了,今天他如果能輕易就到醫療院所或藥房取藥的話,還會需要郵局用無人機幫忙送藥嗎?

這道理不是很簡單嗎?

.

面臨未來全球及兩岸多元複雜的艱困局勢,再加上能源轉型等議題,早已公司化多年的郵局未來需要擺脫舊日官僚習氣,以更快因應急遽變動的時空環境等各項變因。

郵政體系的龐大,是優勢也是劣勢,端看同仁們如何看待跟運用而已。

郵局有近26000名員工,人才濟濟,只要能更加團結一些,共同為郵政未來發展多付出一些心力去思考及突破,相信再多難關,我們都能走得過去的。

永續經營,不只是一句口號,更是一種行為模式。

.

.

.

.

張富雄
返回列表
高級模式 | 發新話題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