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公告:SCLUB雲端專屬主機己開放租用
分享
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八千言​書---未敢稱先知,​只是比較沒那麼自私

近些時日以來,許多名嘴、媒體每當討論到劉政池事件與其為人之時,經常會順帶提到當年廖兄發行關懷郵政踢爆劉某在任職中華郵政董事一職之時所涉及的一些濫權舞弊事件。試想在郵局這樣一個多數同仁常年對於諸多事務總是一副漠不關心態度的環境底下,當年廖兄在揭露相關事件之時所獲奧援與支持之微薄,與其所需面對的對象勢力之龐大,此間難成對比。在此情形下,當年那看似單方面的批判,今日終於讓更多人們看清更多的真相,也算還給廖兄一個公道。然而廖兄於此間所需承受的壓力之大,我想從媒體追蹤披露劉政池相關弄權舞弊事件看來,猜想旁人理應不難想像才是。又相較於長年來我郵諸多同仁在面臨維護與爭取自身合理權益之上的態度,以及那總是掛在嘴邊上說的「有壓力」之藉口,顯然兩者間完全不成比例。


  回想數年前,我曾試圖努力制止某位同仁不斷的挾各人私慾與情緒,藉內網討論區這公器譁眾取寵、欺世盜名,並導正其性格,使其能將個人才能用於正途之上。唯,當年在幾位盲從者的盲目支持與其刻意的操作,以及絕大多數本該是旁觀者清的內網同仁們「莫管閒事」與「不想得罪他人」的心態下,個人的用心與努力,成了單方面的指責與批判,也使得是非公理一時不存。憶起過往,當年我曾告誡當事人若其性格始終不改,總有一天會讓自己身敗名裂的警語,不知當年的當事人如今是否已然深刻體驗到?又當年我所提點的盲目支持者,如今又是否已然看清更多的事實與真相而清醒了呢?唯,如今誰又能還我一個公道是非呢?



  同樣是數年前,當廖兄等前輩們成功為從業同仁爭取到合理調薪,過程中卻遭當時從業論壇家族上少數幾位同仁惡意扯後腿,以及事後過河拆橋,反口不為過程中協助出力的約僱同仁們爭取權益之時,「大多數論壇上同仁的徇私包庇」,枉顧了是非公義,最後也賠上了未來從業同仁們自身的權益,以及更多基層同仁們的權益。

要知道,或許人都有私心,但當在面對「是非公義」之時,我們都必須及時做出正確的抉擇來。一個人,如果想讓自己能夠更客觀,行事更具說服力,格局也更大一點,那麼最基本的,就是讓能讓自己能夠做到「在關鍵時刻無私」才行

當時我便曾提醒,原本預期若是能成功的話,從業同仁包含職務加給與考成積分等權益大概能一鼓作氣的於五年內完成,當然前提是精算後郵局必須有足夠的盈餘。然而隨後的變局,在我宣布離開從業家族論壇前,我也曾點名幾位當時家族裡的意見領袖,未來處事若能更加客觀公正,那麼或許從業同仁未來便仍大有可為。可惜的是,今日看來,似乎當中並沒有同仁具備這樣的決心。

我曾於同仁私下致函詢問時,告知他在我的判斷中,有關許多從業同仁相當盼望的職務加給部分,如果從業同仁在未來15年內沒達成這目標的話,那麼此一議題屆時便也不存在了。只因屆時,當轉調同仁幾近全退,當從業同仁薪資待遇缺乏比較之後,自然也就沒有爭取的立場跟標的了。如今,數年已然過去了,而捫心自問,有多少從業同仁現下還認為你們能爭取到職務加給的?



  在此,容我幫從業同仁們做個簡短的分析,或許更能幫助同仁們清楚自己的立場跟未來努力的目標。

原則上,郵局自公司化後大量進用從業人員的主要目的,本就在於「節省人力成本」,此點在所有從業同仁進局前便已清楚。所以,想爭取任何「額外的權益」(當然是指非現行法律明定的部分),立場上都站不住腳。

然而當年從業調薪三級之所以會過,那是因為我們參考比較過其他國營金融業的起薪、92年後至98年間從業人員的高離職率與流動率、整體大環境比較待遇與社會期許值,以及考用標準與綠取率...等因素,所以當時在尚未正式宣布調薪前,個人便推估合理薪資待遇應該差不多落在增加3級左右。

然而近幾年來,相信許多窗口同仁們也都清楚感受到了,各地郵局來客數普遍大減、大環境的蕭條、面臨國內通路商與超商的激烈競爭、國內勞工權益與薪資水平的退卻(對比出國營事業的薪資待遇較為優渥的不利條件),再加上原本先天上諸多法規的資金受限,以及長年公務體系思維下多數重要決策主管「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不作為心態...等。

諸多的不利條件下,若還心存著「只想圖利自己」、「只想保全自己」的心態,那麼想再多爭取些什麼重大權益,那便都是難上加難的事情。

尤其,內行人都知道,郵電分家後,那更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了。

況且,當年從業同仁在爭取成功調薪後對約僱同仁過河拆橋的事實存在,是以未來在爭取自身權益上的力道跟勢力便會變得較為孤力一些,自然也更無立場跟說服力去整合其他身分的同仁,當然最終吃虧的還是從業同仁與基層同仁們自己。而這也便是當年論壇上許多從業同仁們「只想保全自己」或是「不想得罪人」的自私心態下,選擇漠視局勢往壞的方向發展,因「短視近利」所導致的惡果。



  然而,郵局今日既然已經企業化、公司化,也必須自負盈虧了,所以就一個企業而言,如何選擇與留住對企業有向心力的員工攸關企業的存續與榮景。參考諸多歐美先進國家的制度,對於進用員工,未來不見得便只剩下「考用」一途。即便是約僱人員,只要對企業有向心,肯作,願作又表現良好的人,未來一樣能取得正職人員的身分(當然起始薪資待遇會因錄用方式而產生差異)。此點,將來也必定會成為社會上多數人們的共識。

或許許多人們忽略了一點,自92年郵政公司化之後進用所謂的「正職人員」,有公務人員身分嗎?從業人員有公務人員身分嗎?既然沒有,那就企業的永續發展而言,「永業制」,讓任何一個有高度意願想留在企業與企業一同打拼的人能永久留在企業裡,當然就是一個非常合理的事情。

所以,大方向的局勢其實並沒有改變,然而當年從業發生的變故,充其量而言,傷害最深的,其實是從業自己。

需知,臨陣倒戈過河拆橋是群眾運動的大忌,一干後遺症往往影響深遠。



  當然只因少數從業同仁在廖兄應長年從業論壇上諸多同仁之請求,發起七七運動時卻一反過往的以「不可能會過」為由,要求其他從業同仁切勿響應(這不是扯後腿,那什麼是扯後腿?),卻在確實通過後私毫不見愧色,還馬上貪得無厭的要求廖兄要再繼續追加爭取職務加給,並過河拆橋的忘卻要為提供協助的約僱同仁們爭取權益...。這極少數人的行為,雖不足以代表所有從業同仁的素質,然而最令本人寒心的莫過於,當時從業論壇上多數從業同仁對相關行徑幾乎是一面倒的選擇漠視與偏袒(包含我曾寄予厚望的幾位意見領袖)。

雖說人都有私心,但試想,如果每一個人或團體在面臨任何事情之時,永遠都只將自身利益擺第一,而做不到無私,做不到將公平正義擺第一,那麼試問你要憑什麼讓別人服你?你要憑什麼整合其他的勢力?

你就永遠都只能選擇孤軍奮戰,永遠都只能是盤散沙,永遠都只能撿別人剩下的,就像個好逸惡勞的農夫一樣,永遠都只能乖乖在樹下守株待兔了不是嗎?

再這樣下去,人們最終的下場會怎樣,難道人們自己還不清楚嗎?



  我在想,如果人們跟我一樣,自幼便常因看不慣別人被欺負,因心軟而插手他人的事務,也因此常被人拖到廁所去談事情、蓋布袋、校外堵人、圍毆...等,不知歷經過多少次暴力對待跟性命威脅,卻仍不改這副死德行,講好聽點叫正義感、路見不平,講難聽點就是雞婆,多管閒事...,那麼人們是否可以理解,為什麼我敢具名嗆郵局那些經常假藉公平正義之名以遂個人私欲的偽君子乾脆到廟裡發誓,若誰說在為公眾同仁做事之時心存半點私心、私欲,就叫他全家不得好死,永世不得超生!

坦白說,這些年,我跟許多人無冤無仇的,我這人私下個性又以好脾氣跟擅長搞笑出了名,所以若非是清楚的知道人們的行為日後將會危害到他自己,若非是為了他好,我又何必甘冒開罪他人,遭人嫌惡的風險去提醒他、唸他、叮嚀他?

若非是清楚人們的行為將會影響到他人,甚至是危害到他人的權益,我又何必冒著得罪他人甚至是遭到報復的風險去制止他、揭穿他、導正他?

過去我們又是憑什麼能夠成功整合許多分散勢力,使其壯大並藉此維護弱勢者的合理權益?

憑什麼敢跳出來在檯面上具名的講些我所認為的公道話,並接受所有人的檢視?

憑什麼?

無私」兩個字,真有那麼難嗎?

想做事,就千萬別怕得罪人

要知道,「不想得罪人」的念頭,出自於為維護自身的人際關係與利益,那是個人的私利私慾,任何人如果成天只把這念頭擺第一,那就什麼都不用做也做不成了。

然而這種心態,在公務體系是卻是最常見的。我相信許多人們一定常聽到「明哲保身」、「息事寧人」,以及「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幾句話吧!



  所以,不諱言的講,未來一、二十年內,從業同仁們如果還是秉持著過去那樣的思維與自私心態,卻想要整合郵局內其他身分的同仁,藉此以爭取自身的權益,我想那是不太可能的。

建議大家不妨把格局做大一點,「凡事不要只從自身的利益上做考量」,雖然你們是從業的身分,但你們也是郵局的員工,更是台灣的勞工,也是全體國民的一份子。是以,如果我們凡事能從更大的格局去思考,從造福更多人群的方向去做考量,那麼便意味著我們能跟更多的人,擁有相同的目標,自然也就更容易在過程中取得更多的助力。

換做是我的話,我便習慣在做事之時從「大環境內所有人的立場與利益」上做考量,而不見得凡事都從自身利益上做考量。相反的,偶爾當我可能產生直接利益上的取得之時,我還必須預先做些利益迴避的準備與考量。

這也是任何一位真心想做事的人,所必須擁有的自覺與基本條件。



  至於該怎麼做?

以下我提供一些大方向供大家去思考,也希望所有人未來都能朝同一個方向去努力。

與其要爭取郵局內單一種身分員工的福利,不如共同爭取所有員工的福利。然而由於郵局必須自負盈虧,所以員工福利必須兼顧到公司盈餘才行,我郵同仁在滿心為爭取自身更多權益之時,也應為公司獲利多方設想,讓彼此間能成為互利而非互害的關係。畢竟,勞資間的利害關係其實是相輔相成的。勞資和諧,不能光靠嘴巴說說而已!



另方面,為能杜絕常年體系內不當的人事角力與舞弊,更為能有效讓全體員工信服並團結向心,工會系統必須帶頭大幅刪減核心成員相關福利,將相關費用用在「能盡可能適用於全體會員」(比方說郵局裡不見得人人都會結婚,會生育,孩子會讀大學,但人人一定都會生病,會死...等等)的事務之上。



再者,在爭取員工合理權益同時,仍需兼顧社會整體環境與民眾觀感(民營企業如王品等況且如此,何況國營),是以除積極善盡我郵社會責任、回饋社會、取得多數民眾認同之外,若有餘力,我郵同仁亦需考量如何改善與強化社會整體勞動薪資待遇。

與其總是讓全國多數勞工因為自身勞動條件差而來妒忌與打壓我郵提升員工勞動待遇,藉此取得心理上的平衡。不如設法讓所有人的勞動待遇一同提升,讓所有人都能將力量用在同一個方向之上,而非是相互角力與鬥爭





  至於在企業經營方面,個人亦有些想法可供參考:

相信郵局絕大多數同仁都能清楚感受到,郵局業務可說是包山包海,業務越來越多,越來越繁雜,賣的東西也越來越多,幾乎沒有任何員工能夠搞懂所有業務,但卻成天都說賺不到錢,不是嗎?

那是因為,郵局裡沒有任何一位決策者清楚的知道我郵未來所要發展的方向跟目標(主因乃由於政策的不穩定,政治因素干涉過重,導致決策者多半心存以拖待變及安穩退休最重要的念頭,因而無心作為或無法作為),所以導致業務越來越多,就像個雜貨店一樣,但卻不知道自己的定位跟優劣勢在哪裡?



在此個人有些具體的想法可供分享:



一、善盡社會責任與義務方面,我郵可以容忍虧損,但須有其相對的價值。虧損方面可以精算到不列於每年的繳庫盈餘之上(此點數年前我在政府相關政策網頁上便曾參與探討,且已為現階段普遍作法),而就肩負社會責任的部分,應善用此一籌碼做為業務發展上的交換或法令上的鬆綁。



二、未來不論儲匯、壽險,還是郵務,整體作業單據應力求簡化,以節省不必要的資源耗費與空間。另程式設計方面亦應簡化與連動,兼顧人性化考量與防呆設計,讓絕大多數同仁都能於作業之時輕易上手,減少錯誤發生機率並提升作業效率。



三、郵務業務方面,如DHLFEDEX等代收國際快捷業務,既與我郵EMS國際快捷業務相互重疊,收件量少而不符整體效益,再者相關規範、單式、作業方式等又有所不同而顯繁雜費時,屢屢於收件前還得先洽對方客服詢問相關細節。

是以若無法與委託方協商出更為簡便的受理方式,並取得我郵方面於辦理該業務之時的高度主導權,則不如廢除該業務,或將其受理局限縮到僅剩各地責任中心局與處理中心方可受理為宜,如此方能兼顧專業與處理效率。



四、投遞方面,建議未來應朝兩方向區分配置,一是於善盡社會責任的信函投遞方面,由於可容忍虧損,且較不具高度時效性,是以可由地方相關主管人員以控制函件收受與投遞時效來搭配人力配置,至少必須使每位投遞同仁平均作業量能符合於勞基法基本工時內完成,避免過勞。另於投遞時效性郵件與包裹、業務方面,應朝「」的方向提升,除設法改善點對點間與投遞過程中的運輸方式外,對於投遞人員的投遞品質亦應強力要求,當然,相對的必須搭配適足的人力以及合理工作量(未能理想,則寧少而勿過高),避免陷於又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的矛盾衝突之中。



五、集郵業務方面,這案子我已經提過兩次了,而且還曾檢附相關的憑證說明。自「個人化郵票」業務出現以來,我郵幾乎沒有一年達成預定目標,很明顯的,這又是另一個「優鮮配」業務的翻版,又是一個雞肋,明知不可為,卻因相關主事者缺乏擔當而不敢輕廢。

是以,個人建議,倘若此一業務真無法廢除的話,那麼便另外增設一個「個人化明信片」業務,可以明訂客戶最少訂購量,亦可於全球資訊網之相關業務網頁上供客戶自行上傳圖檔並增加文字功能,付費後再由總公司方面統一製作後(各地中心局亦可直接受理)直接寄交到客戶指定處所。

明信片的大小,恰好與一般相片大小相似,所以附加文字後可使用至包含節慶全家福賀節、同學會邀約,甚至是喜帖...等多重用途之上,除影像較個人化郵票更大更顯眼之外,收費亦能更為低廉,遠較「個人化郵票」更能符合民眾期待(因許多民眾都誤以為「個人化郵票」是能將自己的相片郵票拿來直接張貼的,而非是旁邊還要附掛一張另有郵資的郵票才行),是以市場肯定會較個人化郵票來得更大,業務也更容易推展,如此便能平衡長年來的虧損,甚至轉虧為盈。



六、壽險方面,由於我郵資金使用受限,附以人事成本高,壽險商品無法與一般民營壽險公司相較(光炒地皮就賺翻了,不過都是黑心錢)。是以未來不妨朝前李董事長的規劃努力,兼採壽險經理人模式,代售其他壽險商品以賺取手續費(唯數量、產品、對象公司體質完善與否...等亦應做事先評選),並兼辦產險,豐富我郵壽險商品,增裕營收。



七、另針對前陣子公司方面所提,引起不少基層投遞同仁譁然的居家照護制度。個人認為居家照護有其專業,況且以現階段投遞人員工作量而言明顯無法負荷此一工作,坦白說便連全國多數的居家探訪數據資料多是造假而來,又公司利用許多郵差常年服務基層社會所累積的高度民眾信任度,反過來壓榨基層員工(增加不必要的工作與造假行徑),藉以博取自身的美名,甚至未來還想與金錢畫上等號,嚴重踐踏基層同仁們的服務熱忱(就我所知,郵局裡確實有不少同仁私下回饋社會多年,都是相當有心的人)...所以這樣的舉動,委實過於不厚道。

是以個人建議,不如改為「居家採購制度」,免費提供給偏遠地區或行動不便的老人家郵政商城的相關目錄以及採購單,當老人家有生活用品上的需求之時,便能於郵差投遞過程中交與訂購單(或可電洽郵局),並於到貨後再由投遞人員親送至府上。

這麼一來除可確實提供行動不便的老人家生活用品上的採購需求,落實基層民眾服務,亦可增裕郵政商城與我郵務營收,既不需郵政賠本送生活物資假造社會正面形象,亦不至於額外增加基層投遞同仁工作負荷以及老人家的照護安全疑慮,一舉數得!



八、有關「窗口工作點的計算」問題,此問題迭有同仁反映,近來內網亦有同仁討論。然則個人認為絕大多數同仁在看待此議題上的方向都偏了,「不是別人挖洞給你跳你就得跳,更無須全然將目光放在他人所設計好的框架之內拼命的鑽牛角尖」。

工作點的設計是一個概念,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但不管怎麼修正也都不可能達到完全的公平合理,並適用於所有同仁之上。

所以,與其將目光和心思放在一個個的針對內容爭論與修正,反倒落得「見樹不見林」的處境,還不如將目光放在整體觀感之上,便如早前個人所言,以現今儲匯窗口同仁用人標準工作點來計算,個人認為下修到80點是最能兼顧服務品質與效率的標準。至於在郵務窗口方面,若能省卻許多不必要的表報(已可由電腦自動抓取數據或由源頭管控的統計資料),那麼自然郵務窗口人力也就比較不會那麼吃緊了。



九、通路與網購業務發展上,綜合諸多同仁的心得,郵政商城商品頁面設計上仍有相當改善空間,未來應更加著重於人性化設計與便利關鍵字搜索,甚至是結合統計會員購買習性的主動推薦商品程式...等。

另有關第三方支付業務,可結合郵政商城業務與兩岸速遞、小包(EMS快捷)等業務,善用我郵「國營位階」,以及兼具通路商與網購平台的優勢,相信對業務發展上將有莫大的助益。

值得注意的是,在爭取商城業者的條件上,原則上賣家商品應一律以郵局遞送為前提(特殊商品我郵無法遞送,主動排除者除外),是以如此一來如前所述「投遞品質上的提升」便至為重要。

又我郵同時兼具網購平台業者、通路商以及金融業等多重身分,共計可向業者收取上架費、廣告費、月租費、運費、劃撥或轉帳手續費...等費用。是以此點在價格上,相較於其他業者,我郵便具有相當大的優勢。

唯價格上亦應考量整體成本,亦無需將價格壓得比其他業者低太多,甚至高一些些也不太要緊。此點乃因我郵並具備國營事業身分,是以在兩岸市場的未來發展上,便具有一般民營業者所沒有的公信力與優勢,自然也握有一般民營業者所無法取代的籌碼。





  總歸一句話,雖說郵局向來是一個勞力密集的產業,然而既然今天已然公司化而必須追求盈餘,是以在企業的經營上,須知「與其用人賺錢,不如用錢賺錢」的道理。

附帶一點觀念也很重要,想賺錢,哪能不先花錢投資的

這點是我這幾年來,提交給公司方面許多建議後相當大的感觸,許多執事人員總是心存著不想承擔任何風險,也不想付出任何成本,卻想坐等收獲的念頭...,我想世上沒有一個大企業是這樣經營的,這顯然是承襲著台灣長年官僚體系的陋習。

在個人所建構的願景中,我希望未來郵局不論是內、外勤的同仁,工作上都能較過去更加的輕鬆而更無壓力,進而提升同仁們的工作與服務品質,但另一方面公司也能追求較過去更高的盈餘,並提升員工福利,達到勞資雙贏的境地,同時也不至於礙了社會觀感,落人口實。

此外,台灣公務體系向來最為人詬病的便是「怠惰消極的行事作風」,凡事要嘛就設法推拖拉,假藉權責歸屬不明而不作為,要嘛便是給錢了事的官僚心態,凡事皆以為發錢就算有做事,當然此點郵局也不例外。

所以未來,個人希望在員工福利方面,郵局不再只是花錢了事的心態。在最有限的資源內,要能做到最大的利用,並使其對象能盡可能的適用於每位同仁身上。就好比,若要獎勵員工生育,那麼與其發個育嬰津貼什麼的了事,還不如考量到員工生育後必須面臨的托育問題,於各中心局覓地建構郵政公設托育所,減輕員工育嬰的壓力。

同樣的,於各地觀光景點設計郵政會館,以內部員工為優先使用對象(為符公平性,需明訂最遲預約時間並繳費才行),除可增裕營收,亦可增添員工福利。

至於無法廣設的郵政醫院,亦可改由與其他大型醫療院所簽約的方式,來減輕同仁們因公不幸患病或受傷之時的相關醫療費用。至於一般同仁,亦可採取減免掛號費用的方式來使用(當然必須明訂每人年度使用次數上限或金額)。





以上,僅是個人心目中初步的未來郵政願景,然而我更清楚的一點是,要達成這願景,不是不可能,但光靠一人之力是無論如何都做不來的事情,那必須靠我郵所有同仁群心協力共同努力才行!





張富雄 筆
天聾官耳朶都是聾的.是聽不見基層的怒吼的.每天只在乎他們自己的官位.自己的錢.可以從中拿取多少回扣.垃圾DM早就淹沒他們的良知.每天都是面對造假的簽到簿.我看郵局的ATM可以收起來了.連一個簽到系統都沒有.剩一個多月就過年了.信件量只有每天增加.沒有加班費.沒有補休時數...何時才能有人真正{看見台灣奴工}....
給樓上小郵工
網路時代擅用網路力量,新進從業人員多數皆會上網,「關懷郵政系列」可先考慮網路版,在各大郵工論壇及FB臉書社團發表,也能發揮「透過文宣刺激工會和工會競爭」的效果
我很想再次發行「關懷郵政系列」,呼籲各級工會要聯手推動替92年之後進局之從業人員爭取「職務待遇」,徹底改善薪資待遇偏低的事實,早期「轉調人員」並無「職務待遇」,是中華電信爭取成功,基於郵電一家,郵政才比照辦理。但發行一期「關懷郵政系列」約需經費8000至10000元,所費不貲,只有透過文宣刺激工會和工會競爭,工會才會被動和事業單位協商,多年來小郵工深知工會只有在被刺激與競爭的情況下才會重視。
就很像當年為「專業職」爭取調薪三級,我發動「七七請願」,總工會才積極介入和事業單位協商,終始獲得公司同意追晉三級,每人約加薪近千元。
爭取92年進局之「從業人員」制定「責任層次職務待遇」比照「轉調人員」是唯一徹底改善從業人員之薪資待遇唯一辦法;就看各級工會能否不斷提案並透過業會協商努力爭取,本案仍仰賴從業人員不斷施壓所選出之工會代表要重視本案。
唯有如此郵局方能從「血汗工廠」成為「幸福企業」。小郵工敬PO
返回列表
高級模式 | 發新話題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