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見微知著、一葉知秋,這世上所有的問題都一樣,小病不醫,大病無救. 無論是公、民營機構裡頭,難免都會存在一些著決策錯誤的問題,畢竟智者千慮,必有一失,人誰無過呢? 所以組織裡頭決策錯誤不是問題,真正的問題在於───組織裡是否有「烏鴉」或「諫官」這類肯秉持著良知,甘冒得罪上位者的風險而說真話的人. 如果有,那麼哪怕是再差的組織都還有救,反之如果這類忠貞之士都因「說真話」而遭到上位者清算跟打壓,致使組織中只剩下些口蜜腹劍之佞臣,那麼古往今來多少朝代的滅亡,相信都是最好的借鏡了. . 猶記得約莫10年前,個人數次向交通部致函轉桃機公司有關國家門面的設施建議,結果全遭到桃機公司文不對題的官式敷衍,當下,個人便知桃機內部文化腐敗嚴重,他日必出大紕漏. 是以桃機公司日後數度的漏水、漏○,以至於前些時候的收賄舞弊…等事件,老實說個人一點都不意外. . 又在約莫2年多前,個人因訂火車票時無意中發現台鐵多年的訂票系統存在著嚴重的設計缺失(不該存在於已有「網路訂票」時代的錯誤設計,再加上早前致函台鐵有關運輸方面的建議亦遭官僚敷衍,所以便藉媒體揭露此事,本意在創造台鐵實質營收並促其改善更新制度設計,以及增益民眾權益等「雙贏局面」. 然而想不到在媒體揭露此事之後,該新聞版面留言區竟遭某特定台鐵同仁刻意誤導並帶風向對個人展開一連串的謾罵跟侮辱,多數留言更甚至完全罔顧與扭曲事實. 至此,個人便深明台鐵內部文化必然已遭嚴重由上至下的徹底腐蝕,離出事必然不會太遠了. 果不其然,不多久後便發生了不幸的普悠瑪翻車事件… 所以,難道這些不幸的事件都是必然的嗎? 我想未必吧,許多事,其實都能防範於未然的. . 仍記得多年前,郵政內網剛設計不久,制度面設計還不是很方便實用,屢遭同仁批評不已. 於是後來個人蒐羅同仁們的意見後,向當時的網頁管理者,資訊處的副師何大提出具體改善建議,隨後在何大的採納與積極改善作為下,好長一段時間,同仁對於內網制度設計幾乎再無批評聲浪. 然而多年後,何大已然退休,由近兩年郵局數次傳出當機等資訊相關問題不難發現,資訊處內部必然出現不小的問題. 要知道資訊處是一個高度專業的單位,尤其是身處在一個高度仰賴3C電子商務,競爭如此劇烈的時代,萬一不慎出了個大紕漏,或者轉型升級速度與思維過於僵化、緩慢,那麼便是動輒影響全台2300人的權益,以至於郵局未來的興衰存亡等問題. 所以,類似於這般「高度專業」的單位,斷不能出現「非專業領導專業」,甚至是反過來打擊專業等情事發生. . 近期以來,資訊處有位黃姓同仁對於資訊處方面提出諸多具體的改善建議,可惜由其所述看來,他所提出的諸多建言不但未蒙單位主管正面採納,甚至還遭到相當程度的霸凌跟打壓,目前處境堪慮. 然而相關問題不僅僅是一個資訊處的問題而已,從近兩年所發生的幾次問題來看,顯然已經嚴重影響到社會大眾對於郵政的專業形象與信賴程度了. 所以個人籲請總工會方面及勞工董事應儘速介入此事,至少必須在權責副總的直接管轄,並保障屢屢提出實質建言的黃姓同仁權益下,於最短時間內研擬出資訊處及郵政未來短、中、長期的制度改革及設計規劃,並積極落實作為. 盼能藉此化危機為轉機,促使郵政未來轉型速度更加迅速確實,並減少再次出現大規模系統問題事件的發生. . . . . 張富雄 |